①: 协议转换;比如一路 SPI 转十路 IIC
②:数字信号处理;FPGA 内部可以同时处理多路数据
④:逻辑验证;自己最低成本在现实中复现自己设计的数字电路逻辑
Tang FPGA 各自特点如下:
Tang Nano 1K: 最实惠的 FPGA 开发板,可以用来做一些简单的接口转换或者低成本体验 FPGA
Tang Nano 4K: 性价比高的异构 SOC FPGA 图像开发板, 可以学习 AHB 总线和图像入门处理
Tang Nano 9K: 逻辑单元足够验证软核的 FPGA,适合于验证自己的数字逻辑电路
Tang Nano 20K: Tang Nano 9K 的升级款,逻辑单元容量加倍,体积更小
Tang Primer 20K: 内存条样式封装的 FPGA 核心板,适合集成在自定义底板上
Tang Primer 20K Dock: 基于 Tang Primer 20K 核心板的多功能开发板,多种外设适合 FPGA 入门
Tang Primer 20K Lite: 基于 Tang Primer 20K 核心板的最简拓展版,适用于自己设计外部拓展
点我查看更详细的参数说明
指利用多个麦克风在环境不同位置点对声信号进行测量,由于声信号到达各麦克风的时间有不同程度的延迟,利用算法对测量到的声信号进行处理。
由此获得声源点相对于麦克风的到达方向(包括方位角、俯仰角)和距离等。
麦克风阵列模块是 Sipeed 基于 MSM261S4030H0 数字麦克风芯片设计的,模块声音识别灵敏度、信噪比高。
由沿板的六个麦克风和一个中心的麦克风组成,阵列板上的 12 颗 LED 可以用来可视化识别声源方位,基于 GCC-PHAT 算法实现声源定位、语音识别、波束成形等需求场合。
当然有实力的小伙伴可以自由发挥创意并实现不一样的麦克风阵列新玩法,萌新的小伙伴们可以参考我们例程来实现声源应用。
这里为小伙伴们附上了相关的 K210 选型以及上手指南。
这里涵盖了从硬件准备以及到如何接线以及运行代码的步骤,萌新小伙伴们值得拥有!
GCC-PHAT 是一种基于广义互相关函数的时延估计算法,多用于声源定位的应用以及实现。它通过引入一个相位变换加权函数,对互功率谱密度进行调整,从而优化时延估计的性能。
广义互相关函数有多种不同的变形,其中广义互相关-相位变换方法(Generalized Cross Correlation PHAse Transformation,GCC-PHAT)方法应用最为广泛。
而 GCC-PHAT 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抗噪声和抗混响能力。
官方资料里我们罗列了数据手册、引脚定义、如何使用、以及相关源码,玩声源定位的小伙伴给我冲!
接下来为大家献上来自社区小伙伴们的关于声源系列的更多用法,如果屏幕前的你也有更好的用法分享可以给 SIPEED 投稿。
本题是设计制作一个声源定位跟踪系统,能够实时显示及指示声源的位置。
当声源移动时能够用激光笔动态跟踪声源。
是的,这题我们可以重新拿出 K210 了,下面是一些小伙伴在比赛后的结果展示。
Tang Primer 20K | ||||||||||||||||
Item | Parameter | Addition | ||||||||||||||
---|---|---|---|---|---|---|---|---|---|---|---|---|---|---|---|---|
MainChip | GW2A-LV18PG256C8/I7 |
|
||||||||||||||
Memory | 128M DDR3 | 128Meg x 16 | ||||||||||||||
Flash | 32Mbits NOR Flash | |||||||||||||||
Package | 204P DDR3 Sodimm | |||||||||||||||
Avaliable IO | 117 | |||||||||||||||
Click to see Tang Primer 20K document |
Dock | Lite |
---|---|
![]() |
![]() |